錦泓精密工業
最新消息
首頁 > 最新消息
溫建寧:黃金大牛市揭開美國逢凶化吉奧秘
2011-08-24

在世界債權人為美債安全性擔驚受怕 之時,身為世界第一大黃金儲備國,美國已成功地讓黃金儲備對等地獲取了23.20%的絕對收益,巨量財富增值就這樣輕易變成了現實,而其付出的代價,只是 給美債持有人一個“安全”的口頭承諾!只是這種承諾充滿了變數,危機恐怕日後還會繼續發酵。

  國際金價上週五衝上了每盎司 1876.1美元,單周振幅8.6014%,高低落差148.59美元,牛市風格淋漓盡致,與劇烈波動的全球股票市場形成鮮明對比。

  黃金市場這波牛市,起步于7月 1日的每盎司1479.35美元,波詭雲譎的是,這個時點恰好重疊美聯儲QE2到期的時段,是圍繞美債上限爆發“府院之爭& rdquo;的關鍵時刻。雖然量化寬鬆能否繼續尚無定論,而黃金市場則是一派“不差錢”的紅火景象。更為詭異的 是,進入8月,標普調降美國主權國家信用評級,引發美債危機。,全球股市遭受重創,但金市瘋牛前行的步伐不僅沒有受到大的影響,反而快馬加鞭加速上衝,金 價如脫韁的野牛,三天之內連下1700美元、1800美元兩大關,真實地演繹了一部金價狂想曲。50天內,金價漲幅23.20%,最大漲幅曾達 26.42%。

  在金融動蕩中不期而遇黃金牛 市,就這樣透露出驚天的財富轉移秘密:在世界債權人為美債安全性擔驚受怕、尋求資產安全承諾和保障之時,美國身為世界第一大黃金儲備國,同期已成功地讓黃 金儲備對等地獲取了23.20%的絕對收益,巨量財富增值就這樣輕易變成了現實,而其付出的、可以看得見的代價,只是給美債持有人一個& ldquo;安全”承諾!

  黃金市場罕見大牛市,美國政府 坐擁鉅額財富增值收益。據世界黃金協會發佈的最新數據透露,美國擁有黃金儲備8133.5噸,位列全球第一,佔全球總儲量的26.49%,而中國黃金儲備 硬通貨僅有1054.1噸,接近美國黃金儲備總量的八分之一左右,約佔中國整個外匯儲備軟通貨的1.6%左右,而美國黃金儲備佔外匯儲備比重高達 74.2%,德國71.4%緊隨其後,法國也有66.2%的佔比。因為人民幣匯率近期升值變動頻繁,採用美元/盎司為報價單位計算金價,美國黃金儲備7月 以來實現增值999.3643億美元。

  這種奇異的現象,促使筆者從美 債、金價、標普評級之間內在邏輯和因果聯繫上梳理思路,揭開美國逢凶化吉的秘密。

 

考察美聯儲8月9日議息會議,用巧 妙方式拋棄直接印鈔選項,為美債畫出了一個不隱含了諸多問號的冒號,只是暫時安撫住了資本市場的恐慌情緒。其避開了全球譴責焦點— —量化寬鬆,不在數量模式上尋求債務解決之道,卻另辟蹊徑使用利率價格手段,開啟了中長期持續低利率的政策閘門,實際上也確保了美元 供給充裕的貨幣條件,即壓低了國內外市場使用資金的價格和成本,暫時轉移了資本市場對美債承兌能力的懷疑,短期內緩解了誘發股市劇烈動蕩的擔憂情緒。美國 債市表現格外平靜,主權國家信用危機涉險過關,納斯達克和標準普爾指數也在過山車般的巨震中尋求著平衡,最終能否穩定下來一定要受制于美國政府傳遞給世界 的信用和信心,復蘇和提振也取決於美債問題解決的徹底性。

  筆者以為,美聯儲這種做法其實 就等同於“定向寬鬆”,是針對美國財富持有形式增肥而“寬鬆”。它通 過拉高美國重倉持有的資產(黃金)價格,在世界範圍內進行有利於美國的財富轉移;維持或承諾國家信用性資產(主要是美債)價格,防止投資者對美債信用悲觀 而短期集中拋棄;限制或打壓證券化泡沫資產(主要是股票)價格,迫使流動性跟隨利益行走,向黃金交易集中,也就是驅使世界虛擬財富向美國賬戶集中和流動。 大量金融動蕩中蒸發掉的他國沉沒財富,就這樣通過金融工具和金融杠桿公然被美國“打撈”回收了。

  主權國家信用評級調降,動搖的 是美國社會信用制度的基石,本該像颱風“梅花”一樣橫掃金融市場,衝擊建立在信用基礎上的金融制度。可是怪異的 是,股市受到標普信用降級重創,但又受到利率寬鬆的提振,像過山車一般大起大落寬幅震蕩;而缺乏信用支撐的美債卻毫發無損,奇跡般保持了絕對強勢;黃金更 是像服用了“興奮劑”,走向爆髮式增長的路徑。

  作為保值性的貴金屬,黃金度量 的是紙幣的價格,或者說刻畫了紙幣的貶值程度。黃金價格越低,說明美元供應越緊,也說明美元越值錢。反之,黃金價格越高,說明美元供給越充裕,美元所對應 的信用級別就走低,要發行國債就面臨信用不足的困難。從這個邏輯和意義上來看,黃金價格暴漲,反過來也證明了美國主權信用確實有問題。但此時,美聯儲更多 考慮的是美國自身利益的最大化,而不是從根本上採取治本措施,通過限制美元濫發來重樹美元信用。在化解鉅額債務危機層面,把低利率維持到2013大選之 年,為重啟量化寬鬆的QE3貨幣政策創造條件,這無形之中透露出美國政府只關注維護債券價格的穩定,避免國際上大幅拋售美債的危險,而在最核心的債務償還 方面並不想有所作為,是頭痛醫頭,腳痛醫腳的本末倒置花招,並沒有從根子上體現出維護國家信譽的足夠誠意。

  再進一步分析,美聯儲8月9日 議息會議故意留下了許多變化空間。遲滯性的十年期消減政府支出的長期承諾,用當前政府信譽背書,很像一種緩兵之計的權宜策略,只是求得降低債務危機的公眾 影響系數。從長期來看,政府面臨換屆,限制政府花錢的政策,自然存在先天性時間跨度缺陷,是否會得到換屆之後政府認可,並嚴格遵守和積極執行,是不確定性 足夠大的未知數。若未來經濟狀況進一步惡化,政府為了拯救和刺激經濟,當然不願意自縛手腳消減花費。這種缺乏監管和保證的承諾,充滿了變數,就像一枚種子 被深深埋入地下,恐怕日後還會繼續發酵,醞釀成為危及債權人利益的危機事件。

  (作者繫上海金融學院公共經濟 管理學院博士)